2月28日,通过“文化+科技”“电影+戏剧”的沉浸式方式,真实还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《12·12》西安事变实景影画剧(以下简称《12·12》)在华清宫景区复演。这是疫情影响下,该红色主题演出在与观众阔别132天后的首次亮相,也拉开了2022年演出的大幕。
传承基因 剧中剧外向英雄致敬
2022年《12·12》首演活动由陕西旅游集团、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、中共西安市临潼区委指导,西安市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、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主办。活动以“重温红色记忆 传承爱国精神”为主题,包括历史遗迹参观、红色旅游产品体验和演出启动两大环节。
开演前,来自临潼区华清小学的学生代表进行了红色诗歌朗诵,以志气干云的童声、向革命先烈致敬,也调动起观众“时光穿梭”见证历史的观演热情。
当天,300位来自公安、医疗、部队、社区等系统为抗疫作出突出贡献的代表,几十名师生、华清宫红色主题产品客户、新闻媒体代表等受邀观看了演出。
“能将红色历史的真实情境呈现在眼前,真的很打动人。”一位焦姓观众在演出结束后表示,“穿越时空”回到当年,这就是沉浸式演出的魅力,更能激发出内心深处对崇高的礼赞,对英雄的敬仰,以及向上向善之力。
2021年10月间,受西安疫情影响,《12·12》演出被迫暂停。停演期间,演员们通过云排练、云研讨的方式,对各个片段进行反复排练、磨合。此次首演前,又从音乐、灯光、机械、多媒体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提升和完善,确保《12·12》以最完美的状态,带领观众穿越战火硝烟,重温历史,弘扬爱国精神。
此次首演也标志着华清宫景区因受疫情影响的各项工作有序恢复,旅游接待服务重回正轨。
科技加持“沉浸”让观者转换身份、共情共鸣
《12·12》是陕旅集团继《长恨歌》演出后,于“西安事变”爆发80周年之际在华清宫内推出的又一力作。该剧采用沉浸式演出样式,通过电影艺术、戏剧艺术、舞台机械装置和观众参与相结合的方式,将中华民族在最危难时刻的艰难抉择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《12·12》剧照
全剧包括烽火古城、矛盾激化、匆匆密谋、箭在弦上、枕戈待旦、大战在即、枪声破晓、统一战线、世事沧桑等十幕,利用高科技舞台手段,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历史原貌。同时,《12·12》注重情感的流淌与撞击,在剧中加入了张学良在事变前的犹豫、杨虎城母子相见、蒋介石与宋美龄通电话等点滴细节,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生动,更容易打动沉浸在“历史时刻”中的观众。
《12·12》剧照
今年1月20日,国务院印发的《“十四五”旅游业发展规划》指出,打造一批智慧旅游城市、旅游景区、度假区、旅游街区,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重点项目,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,发展沉浸式互动体验、虚拟展示、智慧导览等新型旅游服务,推进以“互联网+”为代表的旅游场景化建设。
近一两年来,“沉浸式体验”火遍大江南北。作为体验产业的一种,沉浸式旅游体验通过全景式的视、触、听、嗅觉交互体验,使游客有一种“身临其境”的感觉。
《12·12》剧照
早在6年前,《12·12》就采用了多项黑科技,通过360°影像呈现、全息声学系统、剧场内部全方位舞美设计、细腻的戏剧式灯光、特效呈现以及虚实相融的道具将观众拉入历史。而观众在不知不觉间完成了由观赏者到参与者、亲历者、见证者的身份转换,实现了“历史时空”与“现实时空”的深度关联,形成了“彼刻与此时”的微妙共振。
《12·12》曾被评为2019年中国红色旅游演艺五强、中国独立剧场旅游演艺十强,如今又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特色课程,吸引了更多观众。
多措并举 为陕西红色旅游创新发展树标杆
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印发了《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、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》,其中鼓励博物馆、纪念馆、红色旅游景区等设计研学旅行精品线路,综合运用专题讲座、文艺演出、解说导览等方式,推动青少年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、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2018年,华清宫凭借《12·12》演出和西安事变爱国主义教育,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的教育基地。近年来,景区活化利用西安事变旧址等文化资源,用景观语言、情境型研学体验等内容,创建爱国主义教育生动课堂。同时,积极开发红色旅游产品,扩大红色文化的纠时代影响力,为陕西红色旅游、红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树立了新标杆。
“华清宫因见证过上千年的王朝更替、爱恨离愁而多姿多彩,更因承载过中华民族伟大转折的激情岁月而熠熠生辉。”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执行董事姚新垣表示,华清宫要进一步保护、弘扬好景区的红色资源、红色文化,并凝聚各界之力共同推动新时代红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,为陕西旅游谱写瑰丽新篇章。
编辑:宫天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