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因为传承而久盛不衰,文化因为传承而得到弘扬,翻开人类史字典,“传承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关于民俗与传统美食的部分总是被不断提及和探讨,然而,致力于这份传承的人们却似乎总显得太过“无奇”,并且越来越少。
这一次,我们走近西府老街,见到了诸多坚持数十年甚至百年都只做一件事的“传承者”们,聆听到关于“西府”和“西府味”背后的“守艺”故事。正是众多像他们一样始终坚持手工艺和传统味道的“坚守者”、平凡的“劳动者”,面人张:“要紧跟时代,了解现今人们的喜好”
走近西府老街,街巷里随处可见守艺人及百年老字号的牌子,拥有流动摊位的面人张正是“守艺人”中的一位。
2016年西府老街招商,面人张带着他的捏面人技艺来到老街。穿着中式盘扣唐装上衣的面人张说话语调平缓,不论何时手里都在进行着新的面人创作。不时有顾客在摊位前驻足,他便根据顾客们的年龄、性别做出最精准的推荐,神奇的是,大部分顾客都欣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,满意离去。
从代表财富的“财神赵公明”到威武“关公”,从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到紧跟潮流的“哪吒”“汪汪队”“小猪佩奇”……面人张摊位上的面人内容琳琅满目,捏制如此多的内容并非易事,细微的表情刻画、笔直的线条对仗都是制作过程中的难点,稍不注意,就会毁了一件作品,对此,面人张从来细致严苛。摔不坏的特点是当今面人深受人们喜爱的又一大原因,他说“现在的面人配方经过改进,不会摔坏,颜色经过调配,也比从前师傅教给我的时候要鲜艳。”
“不断琢磨”是面人张传承面人这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始终坚持的事,他捏制面人的时光已经有近二十年,生意一直不错,这和他的不断创新与紧跟潮流有巨大关系,“要结合时代,传承这门老手艺”,面人张说。
老屈糖艺:“要坚持做好这项传承”
以白砂糖或者麦芽糖为原料,加热搅化,待到稍稍冷却后进行绘画创作。不消片刻,栩栩如生的动物、花卉等形象就跃然于桌台上,甜蜜又动人。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糖人又被称为“戏剧糖果”“糖龟儿”等,是曾经儿童最喜欢的玩物,也是如今颇受重视的民间艺术。“老屈糖艺”位于西府老街入口处,不大的工作台前插满各式糖画,背后的古色墙面上有块木质小匾额,上书“老屈糖艺”,些许藤蔓植物攀爬环绕,显得非常温馨文艺。
和面人张一样,老屈也是2017年来到老街,谈及糖人的传承与故事,他有很多话要说。制作糖人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,同样需要掌握诸多制作要领,“制作糖人时糖的温度最少为八十度,太凉了糖太硬没办法塑形,除了烫伤之外,天气太热的时候也不方便制作糖人,因为温度太高糖太稀会没办法成形”,尽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于糖人这门传统手工艺不甚了解,但老屈从未想过放弃这门技艺。而今,身为西安人的老屈已经举家搬迁至宝鸡,他说“西府老街是很好的西府文化传承地,我很喜欢这里,也会继续坚持,做好每一个糖画”。
李春民:“哪儿也不去,就做地方特色的守护者”
相传,曾经唐王李世民抵达宝鸡市麟游县九成宫避暑,在乡间视察民情时发现了当地美食——血条面,大为喜爱,于是不断推崇和促使血条面发扬光大,流传至今。在西府老街麟游血条面的店铺内,各种特色美食获奖奖牌、非遗技艺传承奖牌挂满了半面墙,店主李春民一如既往的为回头客熟练准备着要带走的餐食。这道麟游当地人逢年过节、红白喜事期间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风味食品,已然拥有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客粉丝。
“血条面的制作材料和工艺都非常复杂,这是它一直以来都只在重要时刻人们才会制作食用的关键原因”,李春民说。制作一碗血条面,大约需要六个多小时的时长,将过滤干净的新鲜动物血液反复处理妥当,使血液不再凝固,然后以血和面,擀制成片上锅蒸熟,后晾制保存,食用时煮面加汤,精心熬制的骨头汤配上葱花、鸡蛋饼、木耳等底菜以及顺滑的豌豆粉,唇齿留香,却丝毫没有血腥味。优秀品质带来源源不断的回头客,如今李春民常通过抖音等平台网上售卖手工制作的血条面,生意火爆。
与此同时,每逢宝鸡市、陕西省外出参与相关活动,他都会作为陕西美食代表被邀请一同参与。“现在也有很多外地的朋友邀请我前往开店,但我都拒绝了,我想在老街,在西府当地,踏踏实实地做好这碗‘血条面’,让更多的人走进这里,体会到传统西府味”,李春民说。
守护舌尖上的非遗文明,这些平凡的劳动者始终在努力。下一次,我们将继续寻觅,讲述代代传承的“守味”故事。(文/菜菜)
编辑:李欢
相关热词搜索:
上一篇:长安唐村:以乡村振兴的西安样板 打造“中国乡愁”新IP 下一篇:对话孙茵:从IP创意节看天朗的第四次创业